最近蠻多人在討論”電商寒冬”,不論蝦皮、官網生意都愈來愈差; 實體也好不到哪去, 國際變動大、經濟不穩定,整個零售都不好。
我的體感….也真的沒有以前好做,哈哈! 但能不能賺錢?可以。
有朋友問我說:「怎麼愈來愈難做?」 我都會回:「你有沒有想過,不是”現在”難做,是以前太好做。」 一個沒有做過生意的人, 1688 批個貨、社群一PO、廣告隨便下ROAS 都能10以上(還有20以上的時代呢), 然後第一年就做到千萬營收, 而且不是一些人,是一堆人, 這樣會是正常的嗎?
回顧電商紅利期的「不正常現象」
連我自己2018年,拉團隊幾個人弄實驗商店, 第一年做到4,700萬, 成果完全超乎我的想像, (本來想一年有個1,000萬就不錯), 那還是很多商家說電商難做的時期, 我們還只有單一通路”官網”,
早一輩創業者,汲汲營營10年才能夠累積一定的營業額、資產, 早期的電商創業者(大約在2003年-2007年), 也是慢慢累積評價,不斷調整產品、營運策略,才變成大賣家,但在2013年開始不斷的紅利, 社群、自媒體、便宜的廣告、直播、短影等等, 讓創業變得順風順水, 累積?搶快才有用,反正品一來廣告丟下去就賺錢, 就怕太慢被人搶走商機。(延伸閱讀:一年時間從0到4700萬 – 電商「後紅利時代」該怎麼做?)
不正常變成正常, 有多少人在這樣的時期,想累積品牌價值? 會利用紅利、強化自己產品的差異化, 會把賺的錢,投入在公司組織架構上, 少數有做的人,到了現在應該都是知名品牌。大多數情況,開產品線都來不及, 先低價搶市場, 怎麼會想縮產品線、精進產品, 投入在提升價值的事情上, 去想怎麼能拉高產品價格。
2025年經營電商,該如何調整策略?
現在,用回歸正常的心態去看, 不要再對比之前, 不要急、不要看別人賺多少, 從產品、營運、資金、團隊等面向, 慢慢優化、調整。
我們實驗商店也沒比以前好, 但現在的團隊、制度等,卻比前段時間更讓我安心, 需要我的時間也很少(還好當時有從選品轉成品牌, 專注在其中一個主要領域上。);錢一定沒之前瘋狂工作賺得多, 但能確定每一步愈來愈札實, 對比以前花的時間、心力,應該10:1 吧, 那麼少賺又如何?我能有更多時間思考、學習。
建立反脆弱的電商體質
把核心產品重新定位,找出TA 現在的價值觀、所求, 想好成長的路線圖, 規劃好每個階段,如何能不斷成長。把公司調整為,市場好時多賺、市場差時小賺, 但怎麼差也不會賠錢的狀態, 這樣就擁有”反脆弱”的能力, 然後繼續不斷優化、思考。
現在的累積,是為再次市場紅利時的準備, 不要放任自己怪天、怪地、怪環境, 怪又有什麼東西影響你的生意。
創業十八年來,看著市場大起大落反覆循環, 但在每個時期,總能看到錢賺飽飽的傢伙, 他們總是能掌握當下的操作方式, 發現新的模式、改變自己的慣性。
創業之所以有趣,
就是市場總愛教訓我們、給我們痛苦,
讓我們學會反思、學會創意、學會與眾不同,
然後不論成功與否,都能過得”精彩”。
延伸閱讀: 想知道網路開店需要哪些準備,可參考這篇「進入電商與網路開店準備清單」,或直接與開店顧問一對一討論)
延伸閱讀:【創業秘辛#8】生意不好,怎麼辦?2017年版 (長文)
想接收更多電商資訊、創業小捌步、密技>>立即訂閱Line@ 搜尋@mrjk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