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購頁、landing page、一頁式都是同一個意思,之前有提到「 一頁式、一頁商店、導購頁?一次搞懂!」,但比較是概念上的可以先看看,這次是比較實作上的思維。
最早開始接觸一頁式是因為有一些日本客戶,他們操作的習慣都是以landing page 為主要銷售方式,所以在台灣還沒流行一頁式前就了解其操作的方式,服務日本客戶的同事還針對landing 做了一些分析,像是他們設計的架構和想達到的目的;後來實驗商店也採用這方式,再整合我自己對銷售的理解、與團隊的討論與優化,然後假設、實驗、調整,有一些不錯的成果,今天就把這些經驗公開給大家。
先說說一頁式到底是啥?
很多人都覺得一頁式就是「一個頁面,然後很長」,其實那只是呈現的形式,我認為的一頁式很單純,就是一種”影響消費者心理”的設計佈局,很像以前做菜市場時使用的一整套話術,也像百貨公司櫃姐的銷售手法,只是在網路上用圖片、文字、影片等方式呈現。
不同於一般產品頁的做法
像我以前賣男裝、包包,通常就是找model 拍很多不同的pose ,加個情境喝咖啡什麼的,再拍一些單品的各角度,最後PS 一些設計、排版,包包的話會有一些功能的解說,然後就都丟上架。多數來說是以「創造情境」為主,這樣的問題在於不是專為TA 設計的佈局,所以消費者只會看到很多漂亮的圖、一些使用情境、很有設計感、有什麼功能等。
一頁式除了文案和圖片的佈局外,在系統面的設計規劃上也和一般產品頁不同,像是頁面上方沒有產品價格、購物車,也沒有選單目錄,然後在頁面中有按插CTA按鈕、也會有像流失率追踨工具等輔助分析轉單提升的工具。
三個核心觀念
1.影響決策
這個做法的主要目地是,透過精心的思維佈局,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導了思考,從本來只是看看到最後莫名的按下購買。
2.消費者只有要”疑慮”就一定不會買
消除各種疑慮是特別重要的一環,就像以賣包包來說,很多照片拍的美美的,但內部的格局和口袋數量都沒標式清楚,消費者就會無法想像是否適合自己使用,當有這樣的疑慮時,就會想先找到答案再下單,而大大降低了購買的轉換率。
3.成功要素-在腦海裡用過一遍,然後覺得能讓自己更好
我自己定義一個成功的一頁式應該是:
「讓消費者能在腦海裡先使用一遍,並能成為更好的自己」
我們買任何東西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,有的企業甚至在做銷售思考時不會說「消費者」而是「生活者」,所以一個銷售頁是否能輕易的讓消費者勾勒出自己的使用情境,並感受到有這個產品會大大提升自己的什麼面向(如效率、名聲、舒適等),那麼成交的機率就會高出很多。
設計一頁式佈局、工作流程
1.深入討論
這塊是我覺得很多商店做得比較不足的部份,經常產品來了就拍照,把規格、功能特色寫一寫就趕著上架,當要拉出主力產品用少量的產品做為銷售方式時,會需要把產品當成「精品」好好的打造一番,所以實驗商店在討論會花很多時間,像是TA 在乎的點、各流程中的引導、照片的需求與一致性、競品是誰、替代品是什麼、風格呈現等等。
小秘訣:找到TA 在意的點是最重要的一部份,除了訪問TA 外我發現有個方式很不錯,就是去找同類型產品,然後網站上有消費者評價的,像是Amazon、淘寶等,上面可以看到消費者在意什麼、目前市場上同類產品的缺點,是超級好「同理」消費者的地方。
2.區塊規劃
主要就是頁面上會要放的東西,我們自己分成14個區塊,但這會看產品特性和TA 做刪減與排序,所以沒有一定,例如吃的產品要更早看到完整產品、提升味覺的部份,而不是一直在講痛點和解決方案,而刪減如權威的部份很多產品都不容易找到,這part 就很常沒有放,又或是影片如果沒辦法呈現效果、加強感受,其實也不一定會放。
- 產品情境
- 影片
- 提出問題/痛點/議題
- 權威(專家、具指標性)
- KOL 推薦
- 產品介紹/解決方案
- 使用前後比較
- 競品PK
- 產品QA
- 使用者見證/好評
- 使用Tip
- 產品規格/顏色
- 安全感塑造(出貨地點、保固、退換政策等)
- 行動(限量/贈品/折扣)
3.調整優化
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部份,經常頁面做好就把全部心力用在調整廣告和後續行銷上,其實一頁式的優化應該是持續性的,至少在前2個月的時間,要做的事有:
a.增加更多使用者與KOL 評論
初期我們沒那麼多使用者和KOL評論做為素材,所以上市後一段時間有了不錯的使用者反饋和KOL 合作的評論介紹,就會再這兩part 路續增加上去。
b.找出有問題的區塊
上市後我們過1-2週會先使用天眼(流失率追踨工具)看一下哪part 的流失率過高,修正我們原本的假設,例如痛點的流失率很高,有9% 的人看到這裡會離開,所以我們假設的痛點可能一點都不痛或無感,所以就必需替換掉,這是蠻常發生的事。
過往我們在更換流失率較高的部份時,都只能用半猜的方式先放一組上去,如果還是不好就在換,一般電商則會用A、B testing,但要搞那些設定真的很麻煩,要先做2-3個頁面、設定好Google Optimize(這真的很麻煩)、廣告網址設好可替換短網址如 lihi(雖說是基本功)、看完數據後再把轉換率高的頁面留下。
所以後來我們就做了一個「智慧轉換元件」最近才上線,一切就變超簡單,像痛點不痛我們就想3個方向,在原本頁面的痛點那part,直接換上3張圖,系統會自動配圖給不同的消費者,設定想實驗的天數,例如10天,到了第10天就會自動留下轉換率最高的圖片,而且可以同時設定多個一頁式頁面,真心覺得這實在是太爽了,詳細原理、功能解說有空再寫一篇。
小秘訣:隨著時間的拉長,用戶的輪廓有時也會變,所以原本調整好轉換率OK 的,也可能會下降,所以過了半年也是要回來看一下流失率的情況,就記得銷售頁是「活」的,有是沒事關心它一下。
一些不見得對的觀念
我看過很多一頁式的討論,不能說一定對或錯,因為成功的方式有很多,但就和我們自己操作結果、思維會不太一樣:
1.一頁式太長是不好的
這還蠻多人在談的,最常聽到的像是「太長會看不完」、「是”我”也沒耐心看完」、「太長會拉很久影響轉單」等等,佷多人會先從自身經驗反應結果,但很常說的人本身根本不是TA、又或是現在並沒有這方面的需求,然後換個角度,反向思考一下。
「為什麼覺得消費者一定需要全部看?」
回到上面說的其中一個重要觀念,如果消費者有「疑慮」就一定不會買,舉個我最近買的東西,雖然有點冷門沒辦法暫時想不到其它例子,前一陣子想玩video 所以買了很多設備,其中一個看起來很不錯、蠻創新的「上提把」用來裝在兔籠上,很特別的是這款提把上能直接連接單眼相機,按下按鈕就能錄影,它的銷售頁面做得不錯有各種裝上兔籠、相機的情境圖,但我一直遲遲沒有買,因為看了很久怎麼也搞不太清楚它”鎖”在兔籠的方式是什麼,因為和我現有的提把鎖緊的方式不同,然後又是新產品沒人開箱無法解開我的疑慮,一直到後來他們的行銷影片出來,加到了銷售頁才有完整的安裝流程,然後我就預定了(所以影片很好解決單看圖片會產生的疑慮)。
所以如果資訊不足以讓消費者解開各種可能的疑惑,轉單一定沒法達到最理想的狀況,簡單來說,3頁的政府施政報告、和哈利波特幾千頁的小說,會想看哪個?問題不是在長、或是短,而是對TA 來說是否感到興趣、是否覺得具有價值,要不然為什麼日本landing page 一個比一個長?而且每人會產生疑慮的點不同,A客人可能對使用場景很重視(自我陶醉型),B客人可能很在乎別人的使用評價(無自信型),C客人比較笨,像我買上提把,會需要更多的操作介紹(單純笨型),所以每個人會詳細看的區塊也不同,對沒興趣的部份手機滑一下就過去了,並不會是太大的負擔,長總是比很快全部看完但完全沒有產生慾望、或充滿各種疑問來得好。
2.過多的設計、很漂亮
把原本產品頁的設計習慣套用在一頁式是很常看到的,設計師在每張圖片都加上了品牌浮水印、有過多的設計文字但沒有具體資訊傳遞的作用、一堆大小圖重疊的排版方式(韓式排版法),這些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沒必要的干擾,記得「資訊正確傳遞」絕對優先於「好看」,多數情況下都能做到平衡,但如果要取捨先選前面的。
小秘訣:一張圖的佈局要有比重,消費者應該先看哪、接著看哪都行銷必需想好,然後告知設計,而不是設計自己去想,設計和行銷要互相協調。
希望消費者第一個看的,字體就要大、清晰,不要亂用什麼不好辨識的藝術字,字數多的還是可以放但要小,不要搶了主標的視覺焦點,先看了主標後對這part 有興趣的自然就會去看小字,不用怕太小看不到。
3.所以放一堆資訊就對了
一頁式長不代表什麼都放沒關係,過多無用的資訊一樣會造成流失,很多老闆、行銷會想加一堆的資訊在某一part 裡,就像我們當看到的DM 密密麻麻深怕還有什麼沒寫進去,如果櫃姐賣東西時,和你說我大學時的點點滴滴….一樣的令人煩躁。
記得「10個等量的資訊,等於沒有」
所以要懂得取捨,如果是在講產品使用前後,就想好主要想傳遞的訊息是什麼,像是「讓人覺得變高」,就好好只講這一件事。
總結
一頁式的成效要好,我認為除了行銷的書要看,其實多去研究心理學、人類偏誤等更有用,運用人類原始時期留下的生理反應,在影響消費者的決策路徑效果上會很顯著,像確認偏誤、權威、互惠原則、稟賦效應、社會認同、零風險偏誤、錨定等等,都是能直接運用在銷售上的心理學!
p.s 我覺這主圖選得和設計得很不錯(自誇),因為其實就是怎麼影響消費者,然後在不知不覺中,又讓他們以為是自己選的。
延伸閱讀: 想知道網路開店需要哪些準備,可參考這篇「進入電商與網路開店準備清單」,或直接與開店顧問一對一討論)
延伸閱讀:「【百萬商店這樣做#2】用最少錢弄起一個事業~略長文」一個較快能實現的經營策略。
想接收更多電商資訊、創業小捌步、密技>>立即訂閱Line@ 搜尋@mrjk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