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最近在創業、工作職場上觀察到產生的一些想法,主要就是”聲音”的選擇。
我看到很多的人總是被不同的聲音所影響,可能是父母的叮嚀、朋友的建議、同事的想法、主管的評論、blogger 文章、一本書的觀點、社交場合的一些話等等,然而很少的人能輕易的去分辨哪些聲音是對自己好的、是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或目標,常常潛意識的做法是保留好聽的、舒服的、意見相同的聲音,過濾掉刺耳的、無法認同的、令人生氣的聲音。
但,常常很多想聽的聲音都在”騙”你,不見得是出自於惡意的,是因為每個人的立場、目的性、經驗都不同,不是故意騙你但確實會害了你;不是惡意的都有可能產生誤導,那如果真的是惡意又會發生什麼事?我們要如何做出選擇?
先聊聊為什麼不容易做出選擇,我覺得大多是情感的連結(如:情緒、同情、共同感)、社交的需求、害怕與眾不同,基本上都是情感所導致的選擇錯誤,因為這讓我很生氣、他是我朋友所以不可能會害我、因為我們都是員工所以立場相同,應該站在一起;父母的話一定要聽要照著做省得麻煩。即使有時隱約的感覺到好像哪裡不太對,但基於大家好、人人好的想法,不太會說出來;可能我是商人性格,雖然也會有情感上的偏見,但最後會考慮自身和整體目標利益,選擇最”適合”的聲音,並成為我的工具。
如果你不是現實主義,教一個很簡單的方式;別忘了,最終所有的一切都是”自己一個人”要負起全責,你的工作不好、你的薪資不好、你的生活不好、你的另一半不好、你的人生不好,所有承受的痛苦只有你一個人全盤承受,那些來自於不同地方的聲音只是「過客」,再講更實際一點的,父母有一天會離開、朋友有一天會更重視自己的家庭、同事會變成過去式、公司會掛點,所以只有那些真正能讓你工作好、薪資好、提升價值、創業成功、人生完美的,好的聲音才是重要的。
順便聊聊最近發現很常看到的現象,就是很多人太喜歡去找聲音、還有發出聲音,不停的在各種社交領域、技術研討會、創業分享等地方交流、在工作中不停的交換意見,把交流當成了成長,不是說交流不好,是一點點就夠了;真正的成長來自於,獨自面對問題/解決問題、過程痛苦的掙扎、現實的取捨,練就出強韌的心;簡單來說就是輸入太多,而思考太少;說實在的,除了你的工作是需要人脈的,要學東西或成長,書本裡、網路的教程等就十分足夠了。
給魚的時間到了!我自己如何選擇聲音:
1.判別這個人是否是真的專家
這和選一本書來看是一樣的,選一本書比看一本書還要重要,選錯並且讀了,不正確的觀念比無知還可怕,導正花的力氣比看一本書多出幾百倍,所以選每一本書之前我一定會看作者的歷鍊,就像要看經營的書我一定選有創業過並成功、或管理過夠多的企業,而不是第三方觀點出的書;當然不是說都不看其它的觀點,而是你需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分辨有用、無用才適合。
所以說,如果這個人並不是真的專家就沒什麼好相信的,必需在我想知道的事情上,那一方面的專家、有做出很大的成就;也一定要小心市面上總有一堆假專家,會讓你感覺這方面很強、很熱血、都能講出一堆見解,但實際在工作、事業上做出來的成效、成就卻弱弱的。
2.了解這個人的人格
專家是第一個審核的標準,但接著我更重視這個人的思維、處事、社會成熟度,正確的方向能成為專家,但專家並不都值得學習,或許他在某個領域有過人之處,但有的會變得喜歡評論、得理不饒人,這樣的人可能會不小心學到一些不好的習慣,例如:無法與別人工作、偏見。很多人都會忽略這部份只看到專業或技術。
3.不要被情感影響、學會獨立思考
別害怕一個人,很多時候人們都會害怕沒辦法融入團體、害怕一個人看起來很孤單、可憐,如果你沒辦法獨處,你基於情感將會永遠受限於其他人的觀點;我在做服飾的七年間去大陸、去韓國我都是一個人,一路上沒有談話、回飯店就一個人休息,我不太懂如果沒有一定需要2個人,為什麼一個人做不了;接著現在工作的關係,我都一個人吃飯,總之一個人讓我很自在,多了很多時間去review 自己,去思考什麼是真、什麼是假。思考不難,難在如何擁有獨立的見解,獨立思考是一個蠻孤獨的過程,相當程度你需要很習慣一個人獨處,如果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價值,自己的目標是什麼,你不會再感覺到一個人會不自在。
而情感更是我們在選擇聲音時最大的障礙,如何可以跳脫自己情緒,只邏輯的去分析,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傢伙、不管他是你的誰、不管你們之間的關係,只去看最本質的東西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,不要自視甚高、不要玻璃心、不要太重視自我、不要被好/壞的經驗束縛,只要是對自己好的、能讓自己成長的聲音,不論好聽不好聽,都應該要學著接受。
接著要特別提到的是自己的聲音/經驗:
這是最困難的,隨著我們的年紀、經驗不斷成長,一些成功的經驗反而會成為自己成長的阻礙,”因為那時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成功的”、”也因為我那時的堅持下去才有今天”,慢慢的我們再也更困難去聽到擁有更好想法的聲音。這些所謂成功經驗其實不是錯的,但可能是自己”誤會”了,實際上成功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如此,但也一定有做對什麼事情,簡單來說:
1.這些好的、成功的經驗並沒有被「淬鍊」
2.這些經驗的一部份已經不符合「現在、趨勢」
很多聲音是一種”潮流”,會有群眾、媒體、Blog 等等不停的播送,然後我們很容易就信以為真,但其實那只是趨勢下的產物,如:大數據、雲端、電商、UI/UX、Growth hacker 、VC 、Start up 等等,要思考更”本質”的東西,才不會東學西學後發現根本不是這回事,浪費一大堆時間學習或是浪費時間去執行。
再舉個例,如果我聽父母的,就不會創業,不會得到現在還算滿意的生活、並改變家裡的情況,他們的出發點我相信都是好的,不要誤會是說不要聽父母的,而是應該從中去淬鍊他們的經驗、核心,就說以前父母總是會說讀書才會有好工作、好的將來,但在趨勢的改變下,讀書拿學歷已經沒那麼有用,但如果去用更接近本質的思考,父母的這句話或許可以解釋為,”要能有好的工作、具有競爭力,你必需擁有現在、未來該有的技能和知識”。適時的給自己時間,去淬鍊出真正具本質的經驗,快速並小心的去捨棄你擁有過的經驗。
一輩子,不只工作和創業還包括生活,聲音的選擇是一直不會停止的事、你無法拒絶,選擇的結果會決定你成為什麼人,走向什麼樣的人生,記得自己得目標是什麼、確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、然後拋下情緒、超然的獨立思考,否則你會被這種資訊操作、資訊泛濫的時代給騙光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