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買lativ的客人要的是1.MIT 2.舒適、品質好,(應該不會有人會為了lativ的流行風格而買吧),而現在少了MIT的客人,就只剩下品質好的這個優勢,先不說這個策略好不好,只能說lativ不夠聰明,直接把自己的「根」先抽離,增加了其未來營運的風險。我曾看過一個早期很大的女賣家,因為生意很好也看好大陸的市場,所以就將整個重心放在大陸,把台灣的市場就直接停掉,也就是直接把「根」給斷了;最後因為太早進入大陸市場,經營的不好,又再回到台灣,當重新開啓後發現他們離開台灣的這1、2年,拍賣競爭非常激烈,再重新進入已經跟不上、無法競爭,最後沒多久的時間,台灣也相繼收掉。也就是要認清自己的根在哪,藉由自己的根去發展、茁壯,而不是隨意思去除它。
的確,mit有其生產上的困境,但這也不是1、2天的事,主因是產能跟不上量,我個人的看法,他們應該先把品牌分成2部份,例如:lativ、lativ MIT館,而客人在下單mit館時,也會同時購買款式較多的另一館,這樣就可以同時兼顧2種客人,也能在未來的營運中評估是否完全轉型,這是其中一個方式,應該會有更多更好的方式處理這個問題。
其次,一開始就以低價的策略,對未來的經營上就有一定的限制,lativ一開始應該是想和uniqlo一樣,建立 國民品牌+低價的形像,但確又加了一個mit,mit本身的生產就不便宜,所以怎麼低價呢?uniqlo之所以低價,是因為都在大陸生產。所以也給剛創業的人一個警剔,一個新的事業最好以某一個「優勢」做為出發點,而不是以低價吸引客戶,因為未來只要競爭出現,就一定會有更低的價錢出現,而客戶也就會慢慢流失。
以上這是我個人的分析,不過雖然這個事件很大,但我認為長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,因為人是很健忘的…只要lativ還是能有自己的利基點,應該也還能成長。
最後,這一切,最笨就是寫的那篇聲明裡的一小段話”若您非「台灣製造」不買,我們誠懇地建議,請您不要下單”,後來又把「不要下單」換成「確認後再下單」,這種過於強烈的字眼,一定會引起客戶的不滿,如果沒有這篇聲明,跟本就沒有這些事(依照原本的口吻,個人覺的應該是老闆自己寫的,如果是員工寫的,我一定把他fired掉)。唉,偷偷移掉產地不就好了?所以在處理事情上,一定要想清楚在做呀!!
相關文章
Lativ正式公告,取消商品的產地標 (留言裡有lativ的員工哦 Yu-ching Chang)
3/14補充說明—–
無意間看到lativ對一篇試用文的回覆,造成很多人的反感,我真的覺的lativ的老闆少講話比較好,
有時錢賺多就忘了一些事,大家做生意順遂時要記得,人無千日好,花無百日紅,風水是會輪流轉,從很有錢變沒錢到跑路,這種人我看很多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