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放假比較會出去走走,吃吃東西,發現很多店面,不同的經營方式,就會影響整間店的營收,於是有了寫文章的靈感,希望用這種很真實又接近的經驗,分享創業要注意的地方。
由於個人蠻喜歡吃鵝肉的,所以騎車找吃的,看到鵝肉店就會先去吃看看,有三間印象較深的鵝肉店,品質、服務什麼就不談太芭樂了,我發現有趣的是他們不同的切盤模式,有點像做生意、創業時的「商業模式」。
這三間不同的鵝肉店,分為A店、B店、C店:
先說A店,這是最近去吃的,老闆原本好像是做牛排館改成鵝肉店,去吃的時後免不了想切盤鵝肉來吃,不過菜單上沒有標價錢,正在問老闆怎麼算時,一個客人不是很爽的走來說:「老闆,你這盤全都是骨頭,一點肉也沒有,重幫我切一盤!」,先不管一盤多少錢,這時我已經沒有信心所以沒有點,老闆自己在那邊切邊碎碎念,「都要吃肉那骨頭誰吃!?」,後來新來一個客人,也一樣和老闆說:「骨頭不要太多」,老闆又碎碎念:「每個人都要肉,是要怎麼切」,OK會不會想再來一次?在吃了我的鵝肉米粉,加上那真的很骨頭的鵝肉,及老闆的碎碎念影響吃飯的心情後,我絕不會再吃第二次。
接著B店,這間我常去吃,因為真的很好吃,肉很好吃、服務普通、價位OK,直接說他的切盤模式,是把鵝肉分成胸、腿、各種部位,以同樣大小的一盤來說,全肉的比帶骨的貴20%左右,很OK因為可以自己選擇想要的部份,並付出相對的代價;比A店聰明多,也是比較多鵝肉店的經營模式,這種商業模式沒太特別,主要是產品好,加上經營時間夠長,是能賺錢但不至於大賺。
最後一間C店,是我最近意外發現,因為外面一直都有人在等,所以好奇去吃一下,吃的期間人也是絡繹不絕的來,服務OK,鵝肉也不錯,真正有趣的是他的切盤模式,當他的鵝肉端來的時候,是有肉也有骨,正當覺得沒什麼特別時,把形狀看起來帶點肉和骨部位夾起來,才發現這個是去了骨的骨邊肉!讓我覺得很驚訝,當每間店是骨和肉的取捨時,C店乾脆自己費點工,把骨都給去了,這樣全都是肉(連點的鵝肉飯都是去了骨的),整個吃起來就是順,還能吃到帶筋的肉,讓喜歡吃帶點骨的客人,及喜歡單吃肉的客人都很滿意。
A店的老闆一直沈浸在肉和骨頭的問題,於是覺得每個客人都是奧客,就像很多創業的人,老是認為不景氣、台灣經濟不好、競爭太多等問題,導至創業困難、守城不易,其實真正的問題是自己的經營模式/商店模式,沒有比對手更”貼近”消費者,所以很容易在生意不好的時候,就進入了競價的紅海。
以A店來說,B店贏在產品(鵝肉),切盤的方式比較常見,而C店除了產品好外,又多了一個”少見”的切盤方式(商業模式),就讓消費者更有記憶。
像meepShop一樣,一開始我們就知道自己的優勢,大多數的平台都只有技術或商業其中一種,導致在架構購物網站時,總是無法達到商店真正的需求,而meepShop的組成能把電子商務和程式技術做很緊密的結合,並且在這兩項不同的專業上,又各自有很高程度的專精,最重要的是,這是消費者一直最需要的。
創業可以說是是一種創新工作,所以要不斷思考,一定要有一個優勢是超越同行的,不需要非常大的創新,有時只需要一點點的不同,而這一點點的”不同”,是消費者內心真正需要的。當然並不是說只有創新才能創業成功,只是如果你有一個優勢,就比較不會進入價格的紅海、事業存活的期間也會比較久,而隨著時間的拉長,這個”賣點”就會成為你的品牌形象/印象,最後為你帶來不能輕易撼動的地位(以吃的來說更是明顯)。
下次當你再去店面吃東西時,看看這間店為什麼生意好、為什麼生意不好,會發現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,也能成為一種生活樂趣!